构建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现有19个研究所、6家医院、9所学院,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平台3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平台62个,中国医学科学院内设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83个;联合国内优势研究力量共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研发机构106个;另外,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托,负责10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目前,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其所院、院外研发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等为主要组成的、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架构已初步形成,并在推动高水平医学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核心基地建设,2023年4月1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23年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会”。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基地平台代表6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姚建红同志主持会议。
2023年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姚建红同志主持会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医学科技在科技体系中占有特殊战略地位,居于前沿、核心、主流位置。当前我国医学科技创新存在零散、碎片化等问题,亟需构建能够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科技创新最高水平的国家医学战略科技力量。因此,我们要将医学界视为有机整体,整合有限资源,精细谋划、互相协同,探索机制创新,打破单位学科领域间的界限,整合全国的优势力量建设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中国医学科学院按照“布局好、遴选好、管理好、运用好”的工作要求,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其所院、院外研发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等各位专家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科齐全、布局合理、交叉融通、互补协同、富有活力的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已架构初成。2022年对第一批建设的70余个院外研发机构进行了中期建设评估,评估结果一方面体现了院外研发机构对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也反映了院外研发机构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我们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凝聚了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优势力量,要不断开辟医学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医学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引领国家医学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水平。希望院内外科研基地平台提高站位,作为国家医学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更加积极主动地针对国家医学卫生健康领域发展的战略需求,把握机遇,绘就蓝图,共同推进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核心基地的建设,为实现我国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顾金辉副司长强调,面向2035年科技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面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重大慢性疾病的健康威胁和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要根据党中央、老虎机游戏的新要求新部署,强化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还缺乏原创成果、在诊疗方面还缺乏基于我国人群的诊疗方案、在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还存在重大的“卡脖子”技术问题,要切实推进科技创新在医学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他充分肯定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构建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对于如何建设与充实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完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理论与机制建设;二是强化行业部门在统筹医学卫生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三是强化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的牵引作用。希望进一步激活创新主体活力、优化政策环境、优化人财物等要素配置,在集成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顾金辉副司长致辞
王健伟副院长作了《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022年度工作报告》,他指出加强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建成富有创新活力的高能级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就要把各种有机元素集成起来形成协同战斗力。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创新体系建设上按照“四好”的总体思路,布局上探索了不同类型平台的多种遴选方式,涵盖了主要医学领域,实现了委重点实验室各省份全覆盖。建立了日常管理和评价管理两个体系,开展了高水平科技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高质量医学教育等方面的集成创新、融合创新。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施,开放型医学创新体系在理论和技术创新、改变临床实践、原创新药器械和卫生发展政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2022年,完成了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十三五”评估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研发机构中期评估,达到了以评促建的效果。2023年将重点开展实地调研,进一步推进体系内科研基地间交流合作,加强日常管理,完善体系建设规划布局。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王健伟教授作《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022年度工作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刘辉研究员就医学卫生健康领域科研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十三五”评估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研发机构中期评估中的做法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医学科技评价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团队将继续优化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导向的医学科技评价体系,探索主观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价值评价方式,更好地服务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会议邀请了赵沁平院士、李校堃院士、董家鸿院士、袁正宏教授、程涛教授和潘湘斌教授就各自负责的科研基地平台的研究进展、建设成绩和运行管理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
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代表袁正宏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报告阐述了应夯实基础、聚焦前沿,以推进“有组织”和“探索研究”双驱动发展的方式开展慢性传染病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严重危害我国健康的重大问题防治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研发机构代表赵沁平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建议要重视虚拟人体重大科学计划,组织临床医学、计算机、基础医学、数理等多学科团队开展协同交叉研究,建立消化、运动、神经等人体系统,构建人体演化模型,助力医学研究。李校堃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从温州医科大学的发展实例出发分析,强调生物医药行业从实验室到完成转化建立全链条的生态系统,需要强大的政府支持,以达成打造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助力共同富裕发展建设的目标。董家鸿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分享了临床驱动型研究体系建设,认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应通过体系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来重塑国家健康医疗体系,从而促进人民的生命健康福祉。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内科研基地平台代表程涛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从高质量临床队列的研究剖析到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的建设,致力打造血液学国家科技战略力量。潘湘斌教授建议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要潜心做底层方法学的创新,从模仿和学习西医体系转变为建立中国原创技术体系。
会议还围绕基于“促防诊控治康”的慢病全链条照护、医学研究路径与模式创新、原创药物研究的新范式探索、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与干预,组织开展了5个专题交流研讨,与会专家积极建言,拓思路、明路径,聚共识、增合力,为我国重大慢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原创药物及国产器械研发、医学研究范式转变等建言献策。
基于“促防诊控治康”的慢病全链条照护主题交流
医学研究路径与模式创新主题交流
原创药物研究的新范式探索主题交流
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主题交流
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与干预主题交流
供稿:高迪 丁莹
编辑:戴申倩